首页| 收藏本站| 网站地图 | 注册会员| 登录本站 新浪微博
热门搜索:
更多

几丁聚糖与十二时辰养生保健——巳时养生(2)

2012-07-21 来源:青晨网 编辑::admin 阅读

五脏化液——《素问.宣明五气篇》记载“五脏化液: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,是谓五液。”五液之由来,清.张志聪认为是“五脏受水穀之津,淖注於外窍而化为五液”(《素问集注》)。在汗、泪、涎、涕、唾五液中,心主血,汗为血所化生,故“汗为心液”。肾经有一络上挟舌本,通舌下廉泉、玉英二穴而为唾,故“唾为肾液”。肝、脾、肺,分别开窍於目、口、鼻、泪出於目,涎出於口,涕出於耳。故“泪为肝液”,“涎为脾液”,“涕为肺液”。
五脏所藏——主要是把精神,思维等各种中枢精神活动和五脏相联系。有两种解释:“心藏神“,“肺藏魄”,“肝藏魂”,“脾藏意”、“肾藏志”(见《素问.宣明五气篇》)。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脾藏意与智,肾脏精与志(见《难经.三十四难》)。“五脏所藏”的理论是古人在五行学说支配分类归纳的,不仅不能完全符合临床实际,而且也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来谈人的精神活动,因此更应有分析和研判的必要。
五脏所恶——简称“五恶”(见《素问.宣明五气篇》)。“恶”,有憎厌的意思。五脏各随其性能与气化而有所恶。所谓“五恶”即“心恶热”,“肺恶寒”,“肝恶风”,“脾恶湿”、“肾恶燥”。
五脏所主——简称“五主”(见《素问.宣明五气篇》),即“心主脉”,“肺主皮”,“肝主筋”,“脾主肉”,“肾主骨”。
五志——指五种情志的变化。《内经》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,肝志为怒,心志为喜,脾志为思,肺志为忧,肾志为恐,统称“五志”。
如果你过度思虑的话就会伤脾,如果你伤了脾胃的话,会吃不下饭,饮食会慢慢地减少。思伤脾,造成脾气弱,会越来越瘦。
还有一种就是特胖,这种胖是虚胖,一掐一个坑,这也是属于脾的问题。这是脾的运化功能太差了,它把湿邪带不出去。把人体里的那种湿的,那种湿气不能够运化出去,这叫脾阳虚。所以就会形成这个现象,就是虚胖。所以脾病同时,要么瘦,要么胖。
一方面我们体力劳动特别少,另一方面我们饮食当中营养越来越高,营养越高,就造成我们人体很难以消化吸收。其实我们现代人真的不需要补,而需要什么呀?真的需要吃点五谷杂粮。如果你营养越来越多,这样营养过剩的话,这样就会造成血液粘稠也就是高血脂,中医就叫做湿邪。所以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像脾一样,就是常小劳。经常小小的劳动,而原则是出微汗。记住这句话:小劳出微汗,微汗湿青衫。汗为心之液,大汗心不安!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收藏 推荐 打印 | 作者:郑哲明 | 阅读:
姓名:
评价:
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最新评论

网站简介- 广告服务- 网站地图- 版权申明- 联系我们- 友情链接- 申请加入- 用户投稿

严禁抄袭 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© 2012-2013 www.dede5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